廖昌永,真实身份原来是这样的 从四川农村到上海 1968 年 10 月 25 日,廖昌永出生在四川省成都市郫县一个非常普通的农民家庭里。7 岁时父亲去世让原本已经很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他开始下地干活,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艰苦的环境并没有让他对生活失去希望。 廖昌永对音乐最初的了解,来自农村里的有线大喇叭。每天清晨,他沿着泥泞的小路去上学时,常常为了听大喇叭里传出的歌声,停下脚步。 那年 14 岁,他听见了第一首西洋歌曲,是多明戈演唱的《我的太阳》,这成了他最初的声乐启蒙。 小学毕业以后,廖昌永来到离家 300 多公里的茂汶县中学读书。这是位于羌族自治县岷山深处的一所中学。 在这里他学会了第一首打开心扉的歌曲《金风吹来的时候》,这首歌也打开了他内心深处对歌唱和音乐的梦想之门。唱这首歌的人叫做关牧村,是当时中国非常著名的女中音歌唱家,她的歌声给廖昌永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此时,他遇见了一位音乐老师,这位老师告诉他:你的嗓音条件不错,应该去考音乐学院。但当时村里人都不能理解他为什么要去学音乐。在很多家乡人的眼里,去学唱歌不是一件可以谋生的正经事。 高中毕业后,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廖昌永考上了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上海音乐学院,而且他是全成都考区一百多名考生中唯一一个考上的学生。 他带着 100 多块钱和翻烂了的音乐课本,远离了家乡和亲人,来到上海开始了对音乐的学习。廖昌永到上海时,正下着大雨。 他看着大雨,沉默了半晌,把脚上那双妈妈刚买的新皮鞋脱了,赤着脚走进了上海音乐学院。刚到学院,他就把带来的钱一股脑地全用来买了专业书籍,结果连买饭碗的钱都没有了。正当廖昌永在食堂里窘迫两难时,食堂里一位热情的老大爷,送给了他一个瓷缸。 廖昌永很感激这位老大爷,他用这个碗在学校吃饭,一用就是两年。 毕业以后,廖昌永开始走向国际舞台。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在内的著名剧院向他发出了邀请,但他最终没有去,而是留在了母校,成为上海音乐学院的一名声乐教师。 因为,他觉得国家需要他,「我就应该扎根祖国放眼世界,为中国争光。 廖昌永不止一次的在访谈中提到:每当我站在世界各大国际舞台上,面对着台下众多的外国观众高声歌唱时,心中总有一个梦想——我希望有一天,更多的中国声乐作品能走出国门,唱响国际;我希望有一天,我能把中国的音乐带到世界的舞台上;我希望有一天,全世界的观众都能为中国的旋律而喝彩! 时至今日,廖昌永从四川郫县的一个农村孩子成长为誉满国际的歌唱艺术家。的故事,正充分说明了不管你来自哪里,只要你有梦想,不懈的努力,就有机会实现。 ▼廖昌永&徐子琪演绎《我和我的祖国》 ▼《我爱你中国》廖昌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