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歌手当明星成名背后的真实世界
这是中国著名音乐评论人 金兆钧先生几年前写的文章,一直收藏着,他写的很多问题和论点到现在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特别奉献给那些做歌星梦的朋友看看:
一夜成名,大红大紫,是如今许多年轻人的梦想。当五音并非齐全的流行歌手成为耀眼明星的时候,心有不服的少男少女们也野心萌动跃跃欲试。然而正如一首流行歌曲所唱:“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进而呼吁“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我们有幸“借”到了流行歌坛的圈内人、我国著名乐评人金兆钧先生的这双“慧眼”,他十几年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或许能一定程度上满足怀揣明星梦想的人们的某种愿望——
当我在几年的教师生涯后终于回到音乐圈子的时候,我曾经也非常兴奋,当时已经28岁,虽然没有了对明星的热情崇拜,但也因为能从此认识自己从小崇拜的歌唱家或者作曲家而感到激动。
当我从事音乐工作,更多地在与流行音乐界和大众传媒界接触的15年中,我接触了太多的歌手、音乐人,了解了太多的他们的故事和喜怒哀乐,也见到了太多的抱着明星梦苦苦追寻在娱乐圈周围的年轻人。无论是前者的故事还是后者的希望都让我想说一句话:明星之路并非潇洒走一回。歌手只是唱片工业机器上的一个零件
年轻的追梦人最常问我的一句话就是:我怎么比那些成名的歌手差了?
这确实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确实,从80年代开始就有一些没有太好的声音素质和艺术感觉的歌手走红,到了现在更是多如牛毛,比如讲现在的赵薇,至少在她录音的时候全然没有歌手的水平,但是她的录音带确实是去年发行量最大的一张。
80年代还有一个好玩的例子,电影演员迟志强因为犯罪入狱,出狱的时候以他的名义出过一张唱片《悔恨的泪》,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肯定会记得这张唱片在1988年火成什么样子。大约300万张,这还没有算盗版。但事实上编辑不过借用了一下他的名字,所有的歌都是别人唱的,顺便说说,唱这些歌的两个歌手一个前几年因为吸毒死去了,另外一个歌手现在已经成了所谓的“大款”,还在1998年包装了一下他的女朋友,不过到现在还没太红。
事实上,流行音乐这个大众娱乐行业本身的性质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它不是一个纯音乐行业。换句话说,它是一种相当彻底的商业活动,只不过,它的商品比较特殊:一个是靠现代传播媒体传播的音乐载体,最早的时候是活页歌片,后来是唱片、磁带直到今天的CD、VCD、DVD、MP3等等;另一个更特殊的商品则是歌手,那些演唱并成为一个时期的大众文化代表人物的歌手。
歌星之所以存在,是现代唱片业的产物,和影视明星是电影业、电视业的产物完全一样。这些产业的存在是因为普通大众有强烈的需要,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强烈需要,也是因为现代都市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需要。假如张惠妹不被唱片界发现,她或许永远只能和她母亲一样当一个唱歌爱好者,假如台湾没有唱片业和现代娱乐,她也不会被唱片业的星探发现。
这样,质问我的年轻人就应当理解:歌手并不是个唱歌的,而只是个用歌唱和包装成为工具的一个公众人物,在某种意义上,歌手甚至只是现代唱片工业机器上的一个零件。
所以,具有好嗓子和漂亮的容貌或者身段都不过是一种素质,而对这种素质的认同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在邓丽君时代,继承周璇纯情的风格,加上柔美的,带有适当性感的声音是一种标准,下巴颏据说要整容成世界标准的3号。苏芮成功之后,带有金属色泽的嗓音成为新的标准,演唱需要奔放不羁的处理,内地就有了程琳、范琳琳、那英、胡越、田震等一批“西北风”女歌手。那英之所以走上走穴之路后比较快地受到注意就是因为她模仿苏芮模仿得实在太像了。事实上,上述所有的女歌手一开始也全是模仿邓丽君的,连以另类声音起家的王菲同样如此,不然她不会翻唱邓丽君的很多作品。换句话说,在中国原创流行歌曲创作没有崛起之前,穴头们选择歌手的标准首先是有没有适合时尚需要的声音。而在今天,《欢乐总动员》里面的模仿秀演员们就很难再有当年的机会,因为现在注重的不是模仿,而是个性。等你明白了,就成熟得不想再当歌手了。
这样,运气和机遇对于能否成为歌手是最根本的条件,但很可惜,这种条件作为任何一个个人既不可能寻找,更不可能制造。因为那是“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如果没有80年代前期的大文化热,特别是寻根热,就没有反思小说,也就没有第五代导演,也就没有歌坛西北风。没有娱乐文化的全国性兴起,也就没有大规模的走穴,没有夜总会歌手,也就没有黄格选、林依轮、陈明、张萌萌、吴涤清这一批“新生代”歌手。自然,没有中国从电台、电视台到报纸杂志90年代初的大规模娱乐化,没有卡拉OK的引进,也就没有全国的歌手签约热,没有大规模的包装。从另外一个环节上,如果没有张艾嘉的提议,就不会有《明天更美好》这场港台明星音乐会,没有这台音乐会,也就不会有内地1986年的《让世界充满爱》音乐会,如果在这台音乐会上王昆没有批准崔健上台,中国的摇滚乐不知要推迟多少年。而如果没有了崔健,台湾的滚石公司就不会全面支持唐朝、黑豹以及此后的魔岩三杰。这类“如果”太多了。很多事情似乎是偶然的,但后边有很多无穷的必然。而这种种不管是偶然还是必然,都绝非人力可为。小燕子蹿红无疑有必然性,因为有琼瑶,有电视剧文化,有很多很多,但我们起码知道她开始并不担任这个角色。琼瑶最终把她换成这个角色似乎又太偶然了。
我曾经跟很多年轻人说过,假如你想自己控制这一切,你就需要很多年的时间去了解这个行当,搞清楚所有这些机会、条件和可能,然后去进行必须的努力。但是真的等你明白了,首先你就可能没了勇气,然后你会发觉自己已经成熟得不想再当歌手了。
因此,不管能不能梦想成真,至少不能执著于过分的自负,要承认除了能够不沉浸在梦想中、能够踏踏实实一点一点地积累自己外,还有耐心去等待和希望,而不要试图“去说服明天的命运”。成功的歌手谁还愿“实话实说”?
很多年轻人由于仅仅看到了赵薇式的成功,就以为当明星又完全归属于命运和机遇。从而陷入了另外一种带有妄想狂想的状态之中。造成他们这种感觉至少有一点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明星的成功,而没有看到明星成才之路上的坎坷和艰难。
就我所知,大部分成功的歌手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鲜为人知或者不足为外人道的辛酸奋斗史,然而他们成功以后的形象已经不再允许他们“实话实说”,换句话说,谁愿意总提自己的“走麦城”呢!但这并不是说,他们就是沐浴着春风成长的幸福花儿。
罗琦应该算是不幸的一个,在杭州一次演出后的聚会中,我曾听她讲了小时候的很多经历,远离父母,和奶奶一起生活,“我小时候的印象整天就是挨别人打”,直到开始唱歌,她才开始觉得能够控制一点自己的命运。但长大了的她此时心理上已经有了严重的缺陷,虽然很快得到了加入指南针乐队的机会,虽然她比较快地就获得了成功,但她也缺乏自我制约的能力,最终染上了毒瘾而难以自拔。这样一个实力绝不逊于张惠妹的歌手就这样悄然离开了歌坛。
毛阿敏的漏税案据报载刚刚得到了解决,但自从她出道以来,就一直颇为坎坷,先是在东北卷入税案,然后是男友携款出走,好不容易有了一点安稳的生活和工作条件,这一件案子又足足耽误了她好几年的歌唱事业。
很多年轻人会知道北京首都体育馆正南方公共汽车总站有个民谣酒吧。老板栗正执著于唱歌多年,也曾过着租用农民小房,啃方便面度日的生活,虽然他也得到了与汉唐文化公司签约的机会,但作品没有打响,走投无路只好开了个酒吧,这一下倒做得蛮成功了。
北京有太多的歌手在流浪,不错,他们对音乐的那份热爱和执著令人感动,他们的艰难生活令人同情。但生活更加无情,在上万的歌手当中,能够得到一份在夜总会唱歌的机会已经非常难得,困苦多年也只能最终回归故里的有更多。我对很多想当歌手的年轻人说过,一定要看一看苏联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因为,北京和广州同样不相信眼泪。不错,机遇来临的时候,命运会显得很宽大宽容,特别是90年代以来,歌手一旦成名,经济上立刻会得到极大的改善。当年那英他们那一代歌手从5元钱开始走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但在成功之前路上的奔波、艰辛和心理上要承受的一切如故。在机会多了,金钱多了,竞争也成倍激烈的今天,你想上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吗?你想出现在大型庆典活动中吗?你想找到一首好歌吗?你想寻求到一个好的经纪人吗?你想不断地增加自己的收入吗?你想找到真正爱你,能承受你飞来飞去生涯的爱人吗?
这一切需要勇气,需要智慧,更需要巨大的承受能力。
作为天后的王菲与窦唯曾被圈子里认为难得的佳偶,但这一切会变得荡然无存,当事人还必须面对媒体把明星的痛苦当作自己的欢乐的巨大压力。
曾几何时,北京工人体育馆的所有大门上写满了痛骂那英的话语,不论怎样,那是一个女歌手该承担的吗?公众的宠儿会突然变成公众的弃儿甚至敌人,这也是明星无法抱屈、只能自己扛的必然。
假如真的想当明星,就必须先问问自己到底有多大的勇气,到底心理有多大的承受力,到底有多大的吃苦精神。总有星光暗淡的这一天
身为明星,还有一道关必须过,那就是星光暗淡这一关。
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美好的故事往往不能没完没了往下讲,明星光芒如日中天也不会长久不衰,大部分的明星吃的是青春饭,成为不落星辰、达到艺术家境地的人物是凤毛麟角。
老话曾经说:人生就怕老来贫。明星呢,一样。曾经有一段,流行音乐圈子里很多人爱以前辈自居,后来,先是开玩笑,然后就突然都开始“老黄瓜刷绿漆——装嫩了”,远了不讲,不过20年,西北风时代的歌手大部分已经烟消云散,80年代初的“大腕”们说起来声名犹存,但年轻人不认账,演出的机会已经很少。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人们问花儿乐队:听说崔健挺赞赏你们,你们怎么想?答:可能吗?我们不欣赏他的音乐他为什么欣赏我们?
话不中听,却是实话,音乐是属于年轻人的,流行音乐更是属于年轻人的,流行歌手也毫无疑问属于他们所处的那个年代,跨越时代的歌手实在很少。今天的蔡琴、齐豫、徐小凤已经成为40来岁的人的青春回忆,就连齐秦也主要地属于30岁上下的那一代。罗大佑已经让人怀旧,崔健也难以为今天张信哲的歌迷们认可。时代发展越快,歌星的寿命越短。在中国,这个过程尤其如此。
当然,还有一些年轻人不服气说:那怕什么,过把瘾就死呗!这倒也是让我难以回答的一个问题。问题在于你死吗?命运对你那么客气,让你如日中天的时候撒手人寰,一夺天下之泪,真要那样,倒还不错,但大多数明星的生活也不过像平常人一样,要处理家庭问题,要处朋友,要盘算后半辈子的生活。说有平常心,说得多,能做的并不多。80年代一些老歌手现在提起年轻的私下里也不免挤兑两句,但更多的时候是感慨,是承认风水的流转。也有相当不平衡的,除了自己难受,不会有人同情。
所以,有可能当明星不妨努力,不妨奋斗,不妨“我把青春赌明天”,但同时也一定要记住:明星之路并不是“潇洒走一回”,也不是“昨夜星辰依然闪烁”;当你奋斗追求的时候,要知道脚下没有路,我们走出来,知道“擦干泪,不要哭,至少我们还有梦”;当你得到机会的时候,要知道“该出手时就出手”,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要好好度过每一分钟”;当你终于获得成功的时候,要知道“独自站在这舞台,听着掌声响起来,我的心又无限感慨”,要知道“油瓶子怕摔,瓦罐子怕拍”。
我的一个同学在我们18岁的一封通信中说:青春时代多么不可思议啊,青年思想时是多么伟大啊,让嘲笑青年人的一切见鬼去吧!这是对的,然而一切的理想和梦想都不该是妄想,一切的追求和寻求都不该是索求,真正的明星激动公众的一切也并不是他们的全部,而仅仅是那些光彩夺目、充满生命无价、青春无价的那一面。这才是所有想当明星的年轻人必须理解,并且必须用一生去理解的。 金兆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