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对于很多琴童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您会给出怎样的建议?
刘:家长把孩子学琴当成望子成龙,这对绝大多数的孩子是没意义的。不能孩子上了数学课就指望他成为数学家,成为华罗庚,上语文课就想着他能成为巴金。大家都这么想,能有几个人能做到呢?一学钢琴就想成为天才,这对99.9%琴童而言,根本就不要想。当然超天才可能成为大钢琴家,但你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这样,任何行业都有天分的因素。
误解三:手大才能当钢琴家
有人说,手大是当钢琴家的天赋条件,但刘诗昆却风趣地说,姚明未必当得了钢琴家。“其实钢琴琴键是为世界上千千万万普通人而设的,不是专为姚明而设的。”当然你也可以索性加上一句,手大也未必能成刘诗昆。
记:是不是孩子手大就适合弹钢琴?
刘:音乐天赋当然重要,但不要想得太神秘,所有智商正常的孩子都能学琴。说到手型,这跟成为大钢琴家有关系,普通人只要正常就能弹,有些大钢琴家也手小。有些人会通过手术来改变手的大小,手太大了未必是好事,可能需要做手术来把手指间的跨度改小些。其实钢琴琴键是为世界上千千万万普通人而设的,不是专为姚明而设的。
误解四:孩子学琴玩玩也好
孩子学钢琴既不要望子成龙,也不能当成娱乐随便玩玩,那么究竟应该以何种态度学琴呢?刘诗昆说,学琴是一种美育。
记:有些家长似乎更开明,认为孩子学琴玩玩也好。
刘:把学琴的意义看成是增强一点文体活动,当成康乐活动,这也是一种误区。如果从教育角度来讲,尽量启发他弹琴,既不能太高压,也不能完全看成是一种娱乐。其实学钢琴根本上是一种美育。毛泽东时代是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后来加上了美育,讲究“四育”。全世界发达地区无不注重美育,美育拥有其他任何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出这么多琴童,是一种社会美育现象。中国钢琴产销量全世界最高,琴童发展很快,也是一种必然趋势,家长应把孩子学琴视为基础性美育。其实孩子学琴有很多好处,十指跟脑子的关系最紧密,能够提高基本反应能力,提高智商,就像老年人玩核桃、钢球,可以增强记忆力。还有古典音乐可以培养高雅的情调,总比孩子整天乱跑,电子游戏打得哒哒哒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