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音乐培训中心大量的研究证明,通过大脑的感应,音乐的旋律节奏和音色可以引发人们的情绪反应,从而对人们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所以人们在控制自己情绪的反应过程中,可以利用音乐来有效地放松一下。
其实人们对音乐的感受,就好像人在看到绿色、蓝色等冷色时会感到情绪镇定一样,轻柔的乐曲也能对人起到明显的镇静作用。同样的道理,有时人们的心情会随着看到红色、紫色等暖色而变得非常兴奋一样,听到欢快的乐曲夜可以使人们的情绪变得亢奋起来。另外,人在听到高音时,有一种“浅色”的感觉。相反的如果接触到低音,则会产生“深色”的感觉。音乐疗法也正是利用了这种“视听联想”,使脑海里呈现丰富多彩的世界,来达到改善人们的心境的目的。
一位美国科学家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有一段时间,她下班回到家时,总有一种紧张的烦躁感。一天晚上,她偶然听了女儿正在收听的快节奏的摇滚音乐,觉得这和自己的情绪很相配,自我感觉好受多了。特别是在接着欣赏了莫扎特的作品之后,情绪得到了进一步的放松。她在无意之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一种音乐疗法—首先选择与自己当时情绪相配的音乐,然后逐步地改变曲调,使其反映出自己所要获取的某种情绪。
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交响乐爱好者学会副会长、中国电影音乐学会特约理事、国家一级指挥卞祖善在谈到养生保健时说:音乐对人的性格、思想、精神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有一盒磁带,是德国作曲家巴赫的一首《咏叹调》,咏叹调庄严肃穆,是一种神圣、虔诚的音乐语言。当我在生活中感到困惑、痛苦的时候,我就听这首乐曲,听上一二十分钟后,心态就平和了。悲痛时,应该听悲痛的音乐,把悲痛的情绪释放出来。不要在悲痛时勉强去听欢乐的音乐,那样可能会适得其反。确实,不少人以为,悲伤时不宜听忧伤乐。理由是悲伤者紧锁双眉,情绪低落,精神颓废。这时候欣赏忧伤乐,等于是“雪上加霜”,更加难以摆脱痛苦和悲哀。因此,只有听欢快的音乐才能使悲伤的心情好转。然而,最新的一项研究指出,上面的看法其实是一种误解。心情悲伤时应该听忧伤乐,方可减轻忧伤。因为在选择了与当时心情“一致”的音乐后,负面情绪才得以发泄出来,使人感到轻松。大部分抑郁症病人还是比较轻的,除了药物、心理治疗外,音乐治疗效果也是比较好的。音乐治疗抑郁症,在市面上可以买到的分为两类。A类是兴奋类。把欢快、雄壮、节奏感强的都放在这一类里。这一类音乐能够兴奋人的情绪,矫正情绪上的障碍和行为上的障碍,治疗抑郁症是比较适合的。比较重的抑郁症患者应使用B类的。这一类的音乐磁带是比较伤感、缓慢、忧伤的曲子。
这种曲子为什么用在重病人身上呢?根据音乐治疗的原理,抑郁症病人情绪上比较抑郁,放欢快的曲子他不易接受,有逆反心理,有抵触情绪;用一些跟他相同的、悲哀的曲子来打动他的心,让他接受,让他逐渐改变节奏以后,再用A类的曲子,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治疗过来。当人的抑郁时,常会感到孤独无助,得不到别人的理解,此时最好的宽心的方法是:每天听3遍贝多芬的音乐。他说:“音乐能直接进入潜意识领域,所以它是驱除心理疾病的最佳医疗手段。”
贝多芬的“第二交响曲”对那些缺乏主动性,对任何事、人、物均提不起兴趣的抑郁者具有特别的疗效。 其他作曲家作品的医疗功效,如拉赫玛尼诺夫、柴可夫斯基的作品能使陷入精神危机的病人重振信心。而且音乐疗法没有任何副作用,
长沙声乐培训学校再给大家介绍的几个音乐药方:
在心灵感到空虚时,可听一听贝多芬《命运》,博克里尼大提琴《A大调第六奏呜曲》,日本歌曲《拉网小调》。
在忧愁时,可以听西柳贝丝的《悲圆舞曲》,莫扎特的《b小调第十四交歌曲》。待忧愁心情渐渐消除时,再听格什文的《蓝色狂想曲》,我国的民乐《光明行》、《步步高》、《喜洋洋》、《精深意长》等。
在心情不好、情绪不定时,听贝多芬的奏鸣曲,萧邦和斯特劳斯的圆舞曲。
在注意力集中不起来时,听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
在功能性神经性食欲不佳时,听穆索尔斯基的组曲《图书展览会》及巴赫的音乐作品。
在神经衰弱时,听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比尔的《卡门》。
在失眠症时,听莫扎特的《催眠曲》,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德彪西的钢琴协奏曲《梦》。